作者:汪壮
大写意之于画,就其成就次第而言,略为三。一者画形为写,二者心写为意,三者心意为大。
得其一者,未识门径。徒画其形而不识心意,或以文房四识为足,或以技法名称为圄。或辗转摹仿,步趋古人,画貌相状,而不会意境,或满目庐山侧岭竖峰而不识其真实面目。如人之认影作身,不辨真体,未知意趣。以画其形无心,故不名写意。
得其二者,心意入画,写中寄情,寓意于形而传其神。所谓画者,意境也。境之于心而传其神。所谓画者,意境也。境之于心而发之表也。境本无心,身临其境而心有感。境本无意,心有所感而通其意。境本无情,感而遂通方有情。境本无神,感动有情而传神。会的此意,乃知画为心声,画由心写,画因意成,故名写意。
然虽名写意,因不明真心妙用,其所写意境,偏而不圆,意不通达,未证实智,未臻妙境,故不可言大。
既知写意由心,当明心性三事。一曰体,心之性为体,其性湛然寂静,无形无相,不生不灭,如虚空广大无尽。故曰体大。心之现为相,含藏万有,变化万千,无所不相,故曰相大。心之能为用,能生万法,故曰用大。大心性之为体,能觉一切。大心之现为相,所现无量。大心之用所作,无所不能其极。心之体相用三者俱大,因名为大。起如是之心写意,以心无尽故意无尽,意无尽则写亦无尽,是名大写意。
言大写意者,必以上三者全俱。即禅门所谓“举一即具三,言三体即一。”体相用一如,方契大写意圆理。
画形为写者心随相转,失心为画,唯见其相,不明体用。故所写非意。心写为意者,不明真心性体本空,真空能现万有之理。所谓“真空不空”,“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”。既不明理,则听凭妄心起用,所写之意往往失之偏颇。或多执有,或多偏空。执有者多落狂慧,偏空者多陷枯寂。落狂慧者,所写之意多浮、糙、燥、实、散、妄动。陷枯寂者,所写之意多沉、赋、虚、板、滞、死静。似此等等,不一而足,余者可类推。如是写意,偏颇非真,即非大写意。
通达大写意之理者,知真心性空为能画,生相万有为所画。然不执空,亦不执有,其实智而用,能所双照,双照双忘。证能所是一者,为中道了义。即实智第一义谛。古人云:“得一万事毕”。至此于道法自然之理明达,明心性与画原本是一,所谓“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归还此法界”。如是写意,即心即画,即画即心,离心无画,离画无心,心画如一。既一如,则入心画不二法门。为得写意三昧。既得三昧,知有无非究竟,大小亦分别。则安住无我、无法、无法之境。入得此境,则无我无不我,无法无不法,无心无不心。此为大心妙用。如是,则写来挥洒自如,意至任运自然,性真出神入化。所谓得心应手,不假雕琢,妙境天然是也。
达此境而写意者,则不独名大写意。因大写意之境臻于圆妙矣。故又名写意妙。
(文章来源:艺术家提供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